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体育 > 综合

凰家看台中国,斯诺克的新大陆和救命草

2025-05-07 16:28:25

凤凰网体育出品

作者|曹亚旗 编辑|丰臻

故事的起点要从赵心童的偶像丁俊晖说起。

2005年的那个破天荒的冠军让斯诺克这项运动在中国进入了快车道,这毋庸置疑。“街头游戏”在中国变成“职业体育”是从那时开始的。

两个月前,在江西玉山县举行斯诺克世界公开赛上,世界台联主席杰森-弗格森对渐渐老去的丁俊晖做了一个评价:“我们永远不能低估丁俊晖为斯诺克带来的一切。2005年,他赢得了第一个排名赛冠军,成为中国斯诺克的国家英雄。从那一刻起,他点燃了整个中国的斯诺克热潮。”

弗格森还有半句话没直接说出来,但这是事实:丁俊晖不只是中国斯诺克的英雄,还可能是世界斯诺克的英雄,因为中国市场对这项运动非常重要。

从这个角度来讲,世界台联会庆幸刚刚拿到了世锦赛冠军的是中国选手赵心童,而非英国选手马克·威廉姆斯。因为赵心童拿冠军比威廉姆斯拿冠军“价值更高”。

回望丁俊晖出道时的表现,他前三个排名赛冠军击败的正是亨德利、戴维斯、奥沙利文这三位传奇人物,他的横空出世带有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。

恰好,那也是中国体育的黄金年代。当时,姚明在NBA风头正盛,刘翔正值黄金年华,F1落地中国,中国网球公开赛创办……往后几年,北京奥运会时间,李娜拿到大满贯。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,中国职业体育也在同步激发国人自信。

但另一方面,当时斯诺克在全球的发展正面临危机。

2005年欧盟的禁烟令对职业体育赛事有极消极影响,斯诺克和赛车受到冲击颇大。2005-2006赛季斯诺克的英伦赛事几乎都是“裸奔”,找不到赞助商。然后,中国市场、中国赛事、中国品牌频繁出现在斯诺克的世界。

斯诺克的很多名角当时都能感受到丁俊晖的影响力。希金斯赞赏“丁俊晖就是‘神’一样的存在,对所有斯诺克球员来说都是如此”。希金斯所理解的东西肯定不局限在那几平米的球桌上。

跟绝大部分运动员一样,丁俊晖的职业生涯已几经沉浮。2013-2014赛季他拿到了5个排名赛冠军,登顶世界第一,被认为拿到世锦赛冠军只是时间问题,结果他迎来了两次漫长的冠军荒。一次26个月,另一次更是接近5年。

2024年11月丁俊晖在南京国锦赛捧起个人第15个排名赛冠军奖杯时,心态已经坦然:“即使可能之后的职业生涯都拿不到冠军,我还是会去参加自己应该参加的比赛,打出我尽量能够打出的水准。”

20年来中国斯诺克选手越来越多。当年的“小晖”已经成为诸多球员口中的“晖哥”,离“晖叔”也不远了;当年孤军奋战的他,身边也已聚集大批后起之秀、青年才俊。

特鲁姆普近期也感慨过:“我刚进入职业赛场时,可能只有三四位出色的中国球员。现在至少有20个了。我想再过10年或15年,职业球员中可能有一半来自中国。”

丁俊晖认为斯诺克未来最有影响力的运动员应该在中国,“现在英国选手普遍都是年龄偏大,中国选手都很年轻,所以说在未来的成长期,等他们到达一个稳定发挥的这种年龄、到该出成绩的年龄时,英国选手肯定会(成绩下滑)”。

趋势确实如此。过去一年多,张安达、肖国栋、雷佩凡等人纷纷解锁个人排名赛首冠。甚至中国选手能在决赛中相遇,比如2024年武汉公开赛,肖国栋击败斯佳辉首次夺得排名赛冠军,苏格兰公开赛上,雷佩凡击败吴宜泽首次夺得排名赛冠军。

刚结束的2025年世锦赛,历史上第一次,中国有10名球员闯进正赛。中国球员已经完成了量变的积累,赵心童夺冠只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。反过来,这些成绩会进一步促进斯诺克在中国的扎根和普及。

斯诺克有可能像另一种桌球游戏——乒乓球靠拢吗?这两项运动倒是有相同之处:都讲究技巧而非身体素质。中国人口基数大,若参与者多,天赋出众的选手自然会冒出来,然后苦练再苦练,练出世界级的竞争力。

一个趋势很明显:中国将取代英国,成为世界斯诺克运动新的中心了。

4月出炉的外媒数据显示,中国现有12万家台球厅,而英国已经从2000年初的1.2万家缩减至4000家。这项英国人发明的运动,日后可能在中国变得更盛行?很巧,乒乓球也是英国人发明的。

现在中国每年举办5站斯诺克世界顶级赛事,中国球员有更多的机会在家门口和世界顶级球员切磋。赛事服务、奖金以及潜在的商务拓展机会,让中国赛事成为国外明星球员眼中的香饽饽,从亨德利、奥沙利文、希金斯到特鲁姆普都对此赞誉有加。

特鲁姆普采访时说自己“现在常住香港。如果回英国,是为了参赛”。火箭奥沙利文也通过优才计划获得香港居留权,这对他的事业更有帮助。希金斯的话更直接,“所有斯诺克球员都受益于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”。

斯诺克“中国中心化“的倾向表现在很多方面,比如,斯诺克世锦赛连续16年的球台品牌星牌,在其工厂所在地江西玉山县打出“世界公开赛、国际台球学院、世界台球博物馆”的组合拳。中国企业在斯诺克世界里确实已经是主角。

有外媒报道,如果没有中国市场,世界台联每年会失去40%的财政来源。

尽管中国经济当下也有不确定性,但斯诺克赛事的赞助规模相对轻量级,赞助商的投入产出比相对较高,所以中国的斯诺克市场暂时比较平稳。

BBC在赵心童夺冠后报道:1.5亿人次观看了世锦赛决赛,中国的观众人数占全球50%以上。

两个月前,有人把“斯诺克的重心是否正在从英国转移到中国”这个问题抛给世界台联主席弗格森,他的回答是:“斯诺克现在已经是一项全球性的运动。中国无疑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,我们在北京设立了办公室,作为世界斯诺克的一个永久基地,这也体现了中国在斯诺克版图中的重要地位。中国不仅是斯诺克的重要市场,更是推动这项运动发展的关键力量。未来,中国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斯诺克产生深远影响。”

回答得已经很直接了。因为答案已经很明显。